華寶基金:迷你基金占比31.49%,四大原因導致落后同行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雪梅
加98.6億元。換句話說,在黃孔威任內,華寶基金的管理規模實8月24日,華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夏雪松出任新任董事長,黃孔威因“任職年齡原因”離任,兩者都是寶鋼系老將。目前,華寶基金的經營正陷入規模滯長與業績乏善的困境。在圈內人看來,夏雪松的接棒,更像是寶武集團內部的“人事安排”,而非為華寶基金專門尋找的破局者。
黃孔威的“萬億華寶”目標,離任時還差6500多億2022年7月,黃孔威走馬上任。他在2023年新年獻詞中表示:未來,華寶基金將持續深化投研一體化改革,踐行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一家“受投資者信賴、在業內具有獨特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資管公司”,力爭在2027年實現“萬億華寶”的戰略發展目標,躋身資管行業一流梯隊。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華寶基金目前在管產品264只,管理規模3415.2226億元,距離“萬億華寶”的戰略發展目標,尚差6500多億。事實上,自2022年底至今,華寶基金的管理規模僅增際上陷入停滯狀態。業內人士坦言,回過頭來看,這位老帥上任之初,雄心勃勃提出的“萬億華寶”的5年發展目標,有點想當然了,目前已基本上落空。

主動權益占比4.89%,1/3產品跑輸滬深300
目前,華寶基金產品結構失衡,貨幣基金規模占比超過50%,股票型基金特別是主動權益產品僅167億,占比僅4.89%,明顯偏低。這樣的產品結構,讓這家滬上老牌基金,在去年9月以來的牛市行情中,處于被動狀態。截至今年8月26日,近一年滬深300指數上漲33.94%。同期,華寶基金旗下76只主動權益產品中,71只有當期業績記錄的產品,業績跑輸滬深300指數的24只,占比33.8%。
年初至今,滬深300指數上漲13.16%。同期,華寶基金76只主動權益產品中,業績跑輸滬深300指數的26只,占比34.2%。
也就是說,截至8月26日,無論是年初至今還是近一年,華寶基金旗下主動權益產品均有1/3跑輸滬深300指數。
事實上,A股這輪牛市屬于結構性行情,人工智能與創新藥等科技創新產業是主線,中小盤股走勢更強,滬深300指數漲幅在大盤分類指數中居于后列。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國內22520只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及QDII)中,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00%的產品25只,里面沒有華寶基金產品。

開放式基金中,近一年漲幅超過100%的產品506只,其中,華寶基金公司8只,占比1.58%。與其他頭部公司相比,占比不高。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華寶基金上述8只產品中,5只是被動型指數基金;剩下3只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均小于1億元,華寶萬物互聯C僅0.088億元。
圈內人坦言,華寶萬物互聯C規模這么小,即使在牛市里排名再靠前,也不過是入寶山而空手歸,幾乎是白走了一回。
迷你基金占比31.49%,四大原因導致落后同行
毋庸諱言,在黃孔威任內,華寶基金不僅規模滯長,權益投資業績也一般。
按照Deepseek的分析,這只老牌基金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原因如下:
投研:缺乏持續有效的支持;部分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失效,調整不及時;換手率高,交易成本侵蝕收益
產品:結構失衡,側重行業指數ETF及固收;主動權益產品同質化,缺乏“爆款”;迷你基金眾多,清盤風險高
人才:明星基金經理流失,投資理念傳承受阻;新生代基金經理經驗不足,業績波動大;“造星”模式效果不佳,缺乏領軍人物
治理:管理層變動頻繁,戰略執行缺乏連續性;設定不切實際的規模目標(“萬億華寶”),可能忽視了業績提升;對市場風格變化應對遲緩

比如,曾在業內馳名的基金經理夏林鋒,近年表現反常,2021年開始任職的4只產品全部虧損。截至8月26日,表現最好的1只也虧損17.95%。
此外,他曾經的代表作,目前依然在管的華寶生態中國混合,規模大幅下滑。
業內人士分析,在近年快速輪動、偏好確定性增長(如AI、高股息)的市場環境下,夏林鋒以往偏左側、依賴深度研究和長期持股的策略可能遭遇挑戰,若對公司基本面或行業復蘇判斷出現偏差,就容易導致較長時間的業績承壓。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除去沒有數據記錄的新產品,華寶基金旗下235只產品中,規模低于0.5億元的74只,占比31.49%;75只主動權益產品中,規模低于0.5億元的33只,占比44%。
主動權益產品中,規模低于0.5億元的基金6只,分別是:華寶消費升級, 華寶品質生活,華寶遠識A/C ,華寶量化選股A/C ,華寶專精特新A/C ,華寶中證500指數增強A/C。
這就是所謂的迷你型基金,隨時面臨清盤的可能。
事實上,華寶基金已有多只迷你型基金清盤。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這家老牌公司清盤產品就有9只。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446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