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沈友根與英偉達黃仁勛:同樣套現63億,輿論反差這么大?
出品|公司研究室上市組
文|雪巖
7月18日晚間,東方財富(300059.SZ)披露公告稱,股東沈友根因個人資金需求擬轉讓1.59億股股份,占東方財富總股本的比例為1.00%。
此次股權轉讓,采用詢價轉讓而非直接在二級市場拋售。要求受讓方為具備相應定價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受讓方通過詢價轉讓受讓的股份,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

這個沈友根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東方財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實(沈軍)的父親。
消息傳出后,市場一片嘩然。
一是這次套現金額巨大,按消息公布時東方財富股票市價計算,超過37億元,不少人不滿沈氏父子將二級市場當作提款機;
二是東方財富主營業務之一的基金銷售份額縮減,沈友根選擇這個時點套現,讓人不由質疑管理層是否對公司前景不看好。
此前,2020-2021年,沈友根就曾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過東方財富股權。當時,他累計減持了約1.07億股,約占彼時總股本的1.24%,減持均價約為每股26.95元,合計套現約28.83億元。
不過,外面的非議,并不能阻止沈友根的減持腳步。
7月21日晚,東方財富公告,沈友根詢價轉讓初步確定的轉讓價格為21.66元/股。此次詢價轉讓擬轉讓股份已獲全額認購,初步確定受讓方為17家機構投資者,擬受讓股份總數為1.59億股。

照此計算,沈友根這回一次性套現金額為34.44億。
雖然受讓方需要在6個月后才能減持,但最終還是要讓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單。
當日,東方財富二級市場成交111億元,換手率3.59%,股價下跌0.72%。
根據上述轉讓數據,如果沈是當日減持,東方財富這只股票大約1/3的市場成交金額,都送給沈家了。
這樣巨大的反差,當然會引起市場強烈不滿。
歸根結底,這樣任性的巨額套現,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程序多么合規,就是將二級市場當作提款機。
事實上,A股市場類似的套現,幾乎每天都有。
沃倫·巴菲特曾說過,資本市場本質是信任的游戲,大股東的每一個動作都在為"信心賬戶"存款或取款。
由此來看,成天面對這樣的任性套現,投資者的信心從哪里來?難怪國內A股這么多年一直在3000點上下徘徊。
無獨有偶。
近日,來中國走訪的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一邊在中國忙乎,一邊在美國減持。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上周五(7月18日),英偉達股價再次刷新歷史新高之際,黃仁勛減持了7.5萬股自家公司股票,套現1294萬美元。
不過,黃仁勛本輪減持,早在今年3月,就已依據10b5-1規則披露。
當時,黃仁勛公告,年內將減持600萬股英偉達股票。
自上個月開始,他就開啟了本輪減持行動。
事實上,自今年開始減持以來,黃仁勛已累計出售英偉達股票近130萬股,套現近2億美元。而在上一年度預先安排的減持計劃中,黃仁勛套現超7億美元。

從累計減持金額看,黃仁勛這兩年總共套現9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63億多一點。而沈友根多次減持東方財富,累計套現金額63.27億。
同樣套現63億,為何海外投資者對黃仁勛的減持反應平淡,而國內投資者對沈友根的套現強烈不滿呢?
業內人士坦言,兩者減持動作相似,套現金額相近,但由于市場背景、制度成熟程度以及減持程序差異,因此,市場反應也相差很大。
第一,程序化減持 vs 突發性套現
黃仁勛目前的減持,是今年3月預先披露計劃的一部分,且按固定節奏執行(如6-7月每日減持7.5萬股),日均交易量僅占英偉達成交額的0.1%-0.3%,流動性沖擊微弱,市場已充分消化預期。
沈友根的減持則未提前預告,雖采用詢價轉讓(折價可達30%),受讓方有6個月鎖定期,但1%股本集中轉讓,可能引發股價錨定效應,且東方財富公司目前融資余額高達230多億,容易放大拋壓。

第二,成長中套現VS信心不足
英偉達是全球AI芯片壟斷者(95%份額), 2025Q2營收同比+122%,處于技術壟斷與需求爆發期,股價迭創新高,減持被視作“成長中的套現”。雖無額外鎖定要求,但黃仁勛減持后仍控制公司,市場對其長期綁定有信心。
東方財富雖是國內互聯網券商龍頭,但主營依賴經紀業務(73%),基金銷售出現萎縮。沈友根作為公司實控人父親,本次減持后持股比例從1.2%驟降至0.2%,接近“清倉式退出”,易被解讀為“對前景信心不足”,削弱投資者信任。
第三,美股成熟減持機制VS國內A股治理痛點
英偉達遵循SEC規則披露減持計劃,美股市場由機構主導,投資者更理性看待高管減持。而且,黃仁勛作為業界領袖,公司享有技術霸權,市場容忍其套現。
東方財富由沈氏家族控股(沈軍夫婦持股21.72%),公司近年成長預期弱化,沈友根這樣的關聯股東減持易被視作“逃離信號”,疊加散戶情緒、杠桿資金與制度缺陷(如折價大宗交易),很容易放大短期利空沖擊。
事實證明,公司成長性與行業地位,永遠是支撐投資者信心的定海神針。
資本市場對大股東減持的寬容度,永遠與公司的成長前景與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當企業站在技術浪潮之巔,股東套現只是浪花;若公司成長敘事動搖,減持便成了漩渦的中心。
因此,同樣是減持,黃仁勛在美股風平浪靜,沈友根在A股卻飽受詬病。
猜你喜歡
保衛2500點:韓國股市十年不漲之謎
韓國股市與經濟基本面背道而馳,一直在保衛2500點,這可能是比分析日本市場能夠帶給我們更多啟發的地方。以鄰為鑒,我們將嘗試解開韓國股市十年不漲的謎團。
公司研究室
共1409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