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更名增資潮”涌動,有贊支付割舍預付卡聚焦核心業務
文/文心
近日,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公示的一則許可信息顯示,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已獲準更名為北京有贊支付有限公司,同時其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2億元。
在支付機構密集調整的當下,這家成立17年的持牌機構以母公司品牌“有贊”為前綴完成更名,成為支付新規落地后行業洗牌的典型案例。截至7月13日,市場上仍有36家支付機構名稱中未包括“支付”字樣,排隊等待監管批準更名。
1.更名增資,合規之路
更名增資已成為支付行業近期的標準動作。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此次獲批變更為“北京有贊支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1.5億元增加至2億元,背后是明確的監管要求。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管理條例》)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同時,該條例實施細則要求支付機構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且需根據經營地域范圍的擴張相應提高。
有贊支付成立于2008年8月,總部設于北京,在上海、杭州、深圳、廣州設有分支機構。2012年6月,該公司獲得北京、上海兩地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支付業務許可,隨后在2013年7月獲批擴大業務范圍,增加浙江、廣東、遼寧等區域,并新增互聯網支付業務資質。
支付業務分類調整后,其業務類型曾變更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儲值賬戶運營Ⅱ類(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遼寧省)”。
有贊支付的更名不是個例,而是行業集體動作的一部分。據移動支付網不完全統計,多數支付機構都是在原公司名稱基礎上進行改動或直接加入“支付”二字。
如“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銀聯商務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網銀在線支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部分機構則采用自身支付品牌命名,如“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變更為“中移支付有限公司”。
2025年以來的密集變動中,已有30余家支付機構獲批進行信息變更,包括更名、增資、股權結構調整、牌照注銷整合等。
根據人民銀行行政審批公示,截至目前市場上仍有36家支付機構名稱中未包括“支付”字樣。這些未更名的機構業務類型多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而這類機構也是近期退出市場的“主力”。
2.業務收縮,戰略調整
更名背后,有贊支付經歷了一場業務瘦身。2025年6月13日,人民銀行同意該公司縮減業務類型,退出儲值賬戶運營Ⅱ類業務,僅保留儲值賬戶運營Ⅰ類業務。
這意味著該支付機構放棄了多用途預付卡相關業務。這一調整發生在更名獲批前一個月,顯示出公司戰略重心正在轉移。
有贊支付并非首次面對監管壓力。2024年9月,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對其開出大額罰單:因違規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未及時發現處置可能存在的特約商戶支付接口轉接情況、未嚴格落實開戶實名制審核要求等6項違法行為,被沒收違法所得1214.74萬元,并處罰款1572.61萬元,罰沒合計2787.35萬元。
當時該公司尚未更名,仍以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名義運營。
增資是支付機構抵御風險的關鍵舉措。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充足的資本是支付機構抵御風險的重要保障。增資可使支付機構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基礎,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如支付系統故障導致的資金損失、市場波動引發的流動性風險等”。
有贊支付的增資幅度在行業中屬于溫和調整。今年6月,人民銀行深圳分行公布的信息顯示,騰訊旗下支付機構財付通注冊資本已增加至223億元,成為全行業之最。這反映了頭部支付機構強化資本實力的趨勢。
有贊支付的控股方為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有贊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商家服務公司,有贊通過微商城、零售、連鎖、美業、教育等產品,幫助商家拓展全渠道新零售業務。
根據有贊2024年報,去年商家通過其解決方案產生的商品交易總額達1028億元,較2023年增加3億元。作為有贊旗下支付機構,有贊支付營收自然依賴這些交易的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