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消金融資圖譜:金融債121億、ABS近100億,利率普降至2%創歷史新低
文|姜林燕 編|劉雙霞
近日,海爾消費金融10億元金融債以2.20% 的票面利率成功發行,創下持牌消金機構融資成本新低。就在三個月前,該公司剛完成15億元ABS發行,優先A檔利率低至2.03%。
2025年開年以來,杭銀、馬上、中原等持牌消金機構密集亮相債券市場,金融債與ABS發行公告交替刷新融資紀錄。
政策紅利下,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渠道正從單一走向多元,融資成本持續下行。但行業同時面臨住戶短期消費貸跌破10萬億、不良率攀升的挑戰。
1.金融債發行七巨頭募資121億
2025年1月,杭銀消費金融打響了新年金融債發行“第一槍”,擬公開發行10億元金融債券。這一動作拉開了消金公司金融債融資的序幕。
截至6月底,包括海爾消金、尚誠消金、中郵消金、中銀消金、杭銀消金、寧銀消金、馬上消金在內的7家持牌消金機構,合計發行金融債券總額達121億元。根據素喜智研統計,2025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發債規模還不到2024年上半年(255億元)的一半。
金融債作為中長期融資工具,正成為頭部消金公司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的利器。海爾消金在發行10億元金融債時明確表示,這筆3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將用于“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融資成本下降同樣令人矚目。杭銀消金在2024年發行的三期金融債票面利率呈現階梯式下降:從1月的2.90%一路降至7月的2.19%。
頭部效應在金融債市場尤為明顯。海爾消金已構建起涵蓋股東存款、金融債、ABS、銀團貸款、同業拆借等在內的多元化融資矩陣。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已獲149家金融機構543.84億元的授信總額,其中未使用授信額度高達348.02億元。
與金融債相比,資產支持證券(ABS)憑借其盤活存量資產的特性,成為消金公司提高資金周轉效率的重要工具。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原消金、海爾消金、南銀法巴消金和馬上消費共發行8期ABS,總額近100億元。
從發行利率來看,ABS發行利率的持續下行反映了市場對優質消費信貸資產的認可。中原消費金融的發行利率從2024年首期的2.5%降至第四期的2.04%,一年內下降46個基點。
資金用途方面,ABS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新增個人消費貸款投放。中原消費金融明確表示,募集資金將用于“覆蓋更廣泛客群,尤其是服務傳統金融難以觸達的‘長尾’用戶”。
通過ABS發行,消金公司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提高資產周轉率。以海爾消金為例,其發行的ABS產品基礎資產單筆金額僅0.49萬元,涉及23.12萬借款人,30.64萬筆貸款。
這種小額分散的資產特性,使得ABS成為匹配消費金融業務模式的理想融資工具。
2.多渠道融資,構筑競爭壁壘
盡管融資渠道拓寬、成本降低,消費金融行業卻面臨增長乏力的現實困境。
大環境來看,截至2025年2月末,住戶貸款項下短期消費貸款余額為9.87萬億元,較2024年初的10.36萬億減少約4900億元,正式跌破10萬億大關。
從行業來看,頭部機構資產縮水,整體業績增速放緩。面對這些挑戰,消金公司采取雙線作戰策略。
在資產端“瘦身”,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僅2025年5月,就有8家消金機構轉讓超過80億元不良資產包,中銀消金一口氣上架20個不良資產包。
資金端“補血”,通過低成本融資置換高成本負債。
2025年上半年融資市場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多家機構憑借多元化融資渠道構建起競爭壁壘。
如海爾消金累計通過6期ABS和2期金融債募資122億元,融資成本從2023年ABS優先B檔2.9%降至2025年金融債2.2%;杭銀消金2024年發行三期金融債募資45億元,2025年1月再發10億元金融債;中原消金ABS發行規模業內領先,2024年發行近65億元,2025年又完成15億元ABS發行;累計通過ABS募資超154億元。
3.精細化運營時代來臨
隨著六部門19條新規落地,消費金融行業融資環境將持續優化,但挑戰與機遇并存。
更多消金公司將推動ABS及金融債的常態化發行,而且在寬松貨幣政策環境下,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部分ABS產品票面利率已跌破2%關口,最低至1.9%。
監管重點也在轉向,《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引導消費金融公司提升自主獲客和自主風控能力,合理確定貸款綜合利率水平”。
這意味著,未來消金公司的競爭將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
個貸不良資產市場也將迎來深度變革。隨著中國信達等“國家隊”AMC入局,市場將從簡單的“通道模式”轉向真正的資產盤活能力競爭。
消費金融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低成本資金轉化為既滿足監管要求、又能真正拉動消費的信貸產品。當住戶短期消費貸跌破10萬億,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是資金,更是一場經營理念的深刻變革。
猜你喜歡
2025上半年消金融資圖譜:金融債121億、ABS近100億,利率普降至2%創歷史新低
告別規模擴張:低成本融資時代,消金機構比拼精細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