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回顧|轉融通成為投資者千夫所指;資金瘋狂涌入QDII

一、行業(yè)宏觀
轉融通成為投資者千夫所指
業(yè)內知名專家皮海洲認為,在證監(jiān)會接連打出“補丁”之后,投資者為何仍然還是呼吁關停轉融通業(yè)務呢?究其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首先,轉融通對中小投資者不利。雖然轉融通中的轉融券業(yè)務是一種證券出借業(yè)務,但中小投資者基本上是借不到證券的。其次,轉融通可以起到變相T+0的作用。雖然如今融券T+0交易改成了T+1交易,其實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只不過是多支付一天的融券成本而已。此外,作為股票出借的主體,控股股東、大股東、董監(jiān)高、投資基金、各種理財產品,其實都是不應該出借股票的。比如,上市公司層面的股東出借股票容易動搖公眾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而且作為上市公司的董監(jiān)高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公司的發(fā)展上,而不是放在股票賺取差價上。又比如,投資基金與理財產品,更應該要對投資者負責,如果不看好某只股票,就應該將其拋售,而不是借出股票做空,這種借出股票做空的行為,只會加劇相關股票的投資損失。因此,投資基金、理財產品等借出股票的行為是有違職業(yè)道德的。也正因如此,投資者呼吁關停轉融通是完全合理的。
工信部圍繞六大方向對未來產業(yè)布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5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涌現,我國鼓勵支持企業(yè)率先布局、持續(xù)投入,構筑未來發(fā)展新優(yōu)勢。目前,我國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占GDP比重約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對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氫能、生物制造、商業(yè)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yè),要培育一批生態(tài)主導力強的領軍企業(yè),形成更多能夠引領產業(yè)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yè)。今年1月,我國印發(fā)推動未來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實施意見,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方向,對未來產業(yè)發(fā)展作出前瞻性部署。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科技、原子級制造、深??仗扉_發(fā)等領域,實施一批科研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建設一批企業(yè)孵化器。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生效
當地時間7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公告稱,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此臨時關稅將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xù)四個月。上汽集團加征稅率為37.6%,吉利為19.9%,比亞迪為17.4%;其他配合歐盟調查的車企平均加征稅率為20.8%,未配合調查的車企加征稅率為37.6%。相較于歐盟在6月12日披露的數據,本次確定的稅率有輕微下調。據商務部網站,商務部7月4日下午舉行例行新聞發(fā)布會。商務部發(fā)言人何亞東表示,對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6月22日,王文濤部長與歐委會執(zhí)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商定基于事實和規(guī)則兩大支柱,就妥善處理該案立即啟動磋商。截至目前,中歐技術層面已舉行多輪磋商。何亞東指出,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于事實和規(guī)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二、公司
中欣晶圓不更新財務資料被終止IPO
7月3日晚,上交所終止了3家IPO審核。其中,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欣晶圓)的終止原因為“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達三個月未更新”,這與絕大多數公司由發(fā)行人或者保薦人撤回材料導致終止不同。該公司主營業(yè)務為半導體硅片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目前上交所網站披露的公司招股書最新財務數據依然停留在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2019年到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各期均為負值,三年累虧近11億元。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為日本磁性控股,后者于1996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本次發(fā)行上市系日本磁性控股分拆其部分資產及業(yè)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chuàng)板上市。公司稱,因日本磁性控股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故公司也無實際控制人。為此,上交所問詢公司如何保證治理結構的穩(wěn)定及公司治理有效性。
激光雷達巨頭速騰聚創(chuàng)盤中大跌近70%
在今年初上市的速騰聚創(chuàng)(02498.HK)股價突發(fā)閃崩,創(chuàng)上市以來新低。截至發(fā)稿,跌67.07%,報15.7港元。根據公開資料,速騰聚創(chuàng)是是一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LiDAR)環(huán)境感知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圍繞激光雷達(LiDAR)環(huán)境感知方案,在芯片、LiDAR傳感器、感知軟件等多個核心技術領域長時間創(chuàng)新與沉淀,以市場為導向,為客戶提供不同組合的智能環(huán)境感知激光雷達系統。速騰聚創(chuàng)的今日股價大幅下挫,或許與其基石投資者觸及解禁其有關。根據該公司的招股書,基石投資者承諾在上市之日起的六個月(即“鎖定期”)內,他們不會在任何時候直接或間接地出售其根據基石投資協議所認購的任何新股。值得注意的是,速騰聚創(chuàng)于今年1月5日上市。若算上6個月鎖定期,該公司的基金投資者所持股份今日(7月5日)解禁。速騰聚創(chuàng)的基石投資者是誰?據公開資料,速騰聚創(chuàng)的基石投資者是南山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投資,該公司由深圳市南山區(qū)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局全資擁有。
斗魚股價狂飆超40%將發(fā)巨額“紅包”
美國當地時間7月3日,斗魚宣布,公司董事會批準派發(fā)特別現金股息,每股普通股9.76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ADS)9.76美元。斗魚目前總股本約3164萬股。斗魚預計,此次公司將支付的現金股息總額約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億元),預計將在2024年8月30日前后,向普通股股東和美國存托憑證持有人支付。目前,騰訊通過旗下Entities affiliated with Tencent持有斗魚約38.2%股份,為公司最大股東。按照上述計劃,騰訊將獲得斗魚派發(fā)的現金股息超過1.1億美元。斗魚此前一個交易日股價收于12.59美元,總市值不足4億美元。受利好消息刺激,斗魚昨晚股價大漲超42.49%。斗魚CEO陳少杰去年被逮捕后,公司目前由臨時管委會負責運營。對于此次派息,斗魚臨時管理委員會表示,盡管面臨宏觀經濟和運營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但公司仍致力于保護股東的利益。雖然經營面臨挑戰(zhàn),但斗魚目前在手資金相對充足。一季報顯示,斗魚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和長期銀行資產等合計67.6億元。
三、基金
超400次溢價風險提示難阻資金涌入QDII
7月3日盤前,共有8只QDII產品發(fā)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納指科技ETF公告稱,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此外,同一天發(fā)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的還有國泰標普500ETF、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博時納斯達克100ETF、博時標普500ETF、華夏納斯達克100ETF、華夏野村日經225ETF、華夏標普500ETF、易方達原油A人民幣等8只QDII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和易方達原油A人民幣的溢價率分別為17.65%和10.84%,此外,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A人民幣、博時標普500ETF、華夏野村日經225ETF、華夏標普500ETF、博時納斯達克100ETF、華夏納斯達克100ETF和國泰標普500ETF的溢價率均超5%。
近年來,QDII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基金公司也在加大布局。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計算,2023年新成立的QDII基金數量為59只,創(chuàng)下歷年新高。今年剛剛過半,也有鵬華道瓊斯工業(yè)平均ETF、廣發(fā)全球穩(wěn)健配置、匯添富MSCI美國50ETF、寶盈納斯達克100指數等21只QDII基金陸續(xù)宣布成立。
截至7月3日,QDII產品數量達到298只,資產凈值合計接近4200億元。
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33只QDII產品合計發(fā)布了超400次的溢價風險提示公告,其中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和易方達原油A人民幣3只產品均發(fā)布了60次以上的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具體原因來看,受制于外匯額度限制,當基金公司自身外匯額度用盡時,QDII基金普遍會暫停場外申購,投資者只能買入相關場內產品,如此就會造成場內基金凈值超過對應的場外基金凈值,推高基金的溢價率。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QDII投資額度審批數據顯示,54家擁有QDII投資額度的基金公司中,額度超過30億美元的基金公司共有6家,分別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廣發(fā)基金、嘉實基金和博時基金,額度最高的不超過77.3億美元。
投資者需求猛增,而基金公司外匯額度有限,QDII產品額度告急,不得不選擇限購。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130只QDII產品處于“暫停申購”甚至“暫停大額申購”的狀態(tài),其中不少產品的單日大額申購限額在1萬元以下。
另外,由于跨境交易存在時間差、匯率波動等原因,QDII基金的凈值和交易價格也會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基金產品折價或溢價。
QDII產品大幅溢價,背后也反映出今年跨境ETF的火爆。
今年以來,海外股市大漲,好于國內市場表現,截至7月3日,全球市場中的日經225、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德國DAX年初至今分別上漲29.23%、20.1%、15.5%和8.43%。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合計有超30只跨境ETF實現正收益,如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漲幅超30%,易方達MSCI美國50ETF、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和華夏納斯達克100ETF年內漲幅均超20%。
業(yè)績表現良好受到資金追捧也是QDII產品大幅溢價的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