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金融邁出關鍵一步:自營平臺“省心借”上線,流量帝國正式進軍放貸
文|文心 編|劉雙霞
近日,快手旗下自營借錢平臺“省心借”正式上線,并逐步向用戶開放。這一平臺的推出,標志著快手在金融業務布局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快手正在測試自營借貸平臺“省心借”,部分用戶的APP中已可以看到這個產品。這款產品明確標注為“快手旗下借錢自營平臺”,其年化利率為6.1%至24%,較此前快手平臺上第三方機構的貸款利率有明顯降低。此舉被視為快手對監管要求的積極響應,同時也展示了其希望在未來金融業務中分得一杯羹的戰略意圖。
1.業務布局:從導流到自營,快手金融的進化之路
快手金融業務在兩年前就已謀篇布局。相關資料顯示,其金融業務于2023年前后正式啟動,初始模式以導流業務為主,包括API導流和貸超業務。
盡管起步較晚,但快手在牌照獲取上步伐迅速。2023年,快手通過收購相繼獲得了網絡小貸、保險經紀和預付卡支付三張金融牌照。
快手的產品線已經涵蓋了“快手省心借”(自營現金貸)、“快手月付”(消費分期)以及為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導流服務,形成了與其他互聯網大廠相似的金融產品架構。
快手此前的金融業務通過快手借錢展開,主要以導流為主,與多家第三方貸款服務商合作,為用戶提供借貸渠道。在快手借錢頁面,有360借條、洋錢罐、拍拍貸、好分期、小輝付等借貸產品,最高可借額度均為20萬元,頁面提示稱產品均由正規機構提供,快手僅提供信息展示。“省心借”上線后,意味著快手消金業務已涵蓋導流和助貸。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告訴WEMONEY研究室,“通過提供自營貸款服務,快手可以減少對第三方高息導流的依賴,降低用戶的借款成本,增強用戶體驗和忠誠度;年化利率設定在6.1%-24%,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戶使用其金融服務,同時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不過這一布局也面臨挑戰,包括如何有效控制信貸風險、保證資金流動性以及應對監管要求等。”
2.戰略轉向:合規壓力與流量變現的雙重驅動
快手選擇此時推出自營貸款業務,背后有著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此前,快手借錢平臺上的部分貸款產品年化利率最高可達36%,遠高于目前“省心借”24%的上限。這種高定價策略與快手用戶資質相對下沉密切相關。
然而,隨著近期助貸新規的發布,高定價助貸業務風口逐漸收緊,24%成為主流合規紅線。監管環境的變化使得快手不得不調整其業務模式。
“省心借”的上線,一方面是應對監管要求的舉措,另一方面也是快手將流量變現最大化的必然選擇。2022年,快手僅支付渠道手續費就高達28.19億元,其中向騰訊支付了15.52億元,這一巨額成本也促使快手加快金融布局。
快手開展金融業務有著天然的優勢。2023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快手應用平均日活躍用戶達4.08億,月活躍用戶高達7.12億,這構成了其龐大的潛在用戶基礎。
同時,快手用戶群體較為下沉,對高利率信貸產品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這為金融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22年,快手高級副總裁王劍偉曾提到,快手App上每周觀看財經相關內容的用戶流量高達1.6億次,其金融廣告轉化率是一般用戶的19倍。
然而快手的金融業務也面臨諸多挑戰。起步晚是其中之一,抖音等競爭對手早已在金融領域布局多年。此外,快手獲得的支付牌照為預付卡牌照,非互聯網支付牌照,做自營月付產品存在合規瑕疵。
目前快手劣勢在于金融品牌認知弱、用戶金融行為習慣尚未養成、合規與風控經驗不足;優勢則體現在場景真實、用戶黏性強、數據豐富,尤其在直播打賞、電商分期等垂直場景具備差異化潛力。
未來,快手可能會繼續完善其金融牌照布局。目前快手小貸注冊資本僅為5億元,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規模較小。字節跳動旗下的中融小貸注冊資本高達190億元,美團的三快小貸注冊資本也達到了75億元。
監管環境日益收緊,快手未來需要持續強化風控能力,做好客群精準分層。但其未來能否真正“省心”,取決于它能否在合規框架內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發展之路。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
共2918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