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正式更名“Vala”,瞄準“移動生活”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2025年8月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51信用卡有限公司(2051.HK)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英文名稱已由“51 Credit Card Inc.”更改為“Vala Inc.”,并不再采用“51信用卡有限公司”的中文雙重外文名稱。同時公司股份簡稱、公司標志、公司網址等已進行更改,其中股票簡稱“VALA”將于8月8日上午九時正式生效。這一決定不僅標志著公司品牌體系的徹底轉型,也昭示其未來將以新能源移動生活方式品牌Vala為戰略核心,擁抱一個更具消費潛力與場景延展性的生活方式新方向。

此舉背后,是一場早已鋪墊良久的戰略轉身。從信用卡管理平臺起家,到如今聚焦“空間即服務”的新能源電車生活開創者,Vala的進化路徑本質上是集團戰略邏輯的徹底重構。在2024年財報中,Vala業務成為集團最具想象空間的業務板塊。數據顯示,截止2025年6月,其社交矩陣粉絲總量已突破212萬,全網累計曝光量超過5.8億次,“重新定義汽車生活方式”的理念逐步進入大眾視野。
告別金融科技,駛入造車新賽道
如果說“51信用卡”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金融工具創新,那么“Vala”所代表的,則是圍繞“自由生活”展開的下一代的新消費主張。作為中國首個原廠量產可升頂的新能源多功能車品牌,Vala不僅具備影院級影音、電地暖、V2L外放電、220V生活用電系統等完整配置,其內部模塊化設計更可支持百種場景組合,從移動咖啡車、直播間到親子房、會議室,滿足用戶在旅行、營地、市集等場景中的多樣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傳統造車企業以技術驅動市場滲透,Vala的打法更像是一個“生活方式平臺”的建立者:通過生活場景創造用戶內容,通過用戶內容反向推動產品迭代。如今,它不再是一個“賣車”的公司,而是一個電車生活行業的開創者。
這一戰略邏輯,也在多地落地案例中得以驗證:在與武夷山國家公園、黃龍體育周、中國旅游日等合作中,Vala不斷將“人車景融合”的場景能力帶入傳統文旅與城市活動,成為地方政府、景區與新興商業主體爭相引入的“流動IP”。

千人計劃加速落地,共創人模式優勢突顯
更名背后,Vala的另一核心壁壘在于其以“共創人”機制為驅動的運營模型。區別于傳統的品牌加盟或經銷體系,Vala打造的是一套“自然流量+低成本創業+平臺化運營”的社群型生態體系。
這一體系的核心是“千人計劃”:Vala通過招募個人用戶、商戶及地方創業者成為共創人,鼓勵其圍繞Vala汽車展開內容創造、場景轉化和社區運營。截至2025年6月,Vala優質共創人數量已突破131人,分布于60余座城市,且共創人在全國范圍內累計開設Vala體驗中心13家。其中不乏在15天內實現15萬元傭金收入的真實案例,也不乏地方政府、景區主動加入共創體系,將Vala作為“輕文旅載體”引入公共服務體系。
不同于傳統車企追求銷量規模,Vala更像是以“車”為媒介,構建“人-場-內容-商業”閉環的復合體。每一位共創人,既是生活方式的輸出者,也是品牌生態的參與者、運營者。這種以消費者為增長引擎的模式,已被市場驗證為一種具備裂變能力的可復制路徑,正在以指數級速度拓展版圖。據公開數據顯示,Vala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實現交付量環比增長27.3%。
正如集團董事會在更名公告中所言,更名不僅是品牌識別系統的更新,更是未來業務發展方向的集中體現——從“金融科技”到“新能源電車生活開創者”,Vala 的這場轉型,不是一次漸變,而是一次徹底的重塑。
在新能源造車進入平臺化競爭的下半場,一個用生活方式做底層邏輯、以用戶內容驅動流量與銷售的新樣本,或許正在中國新消費地理中嶄露頭角。而Vala,正試圖把“房車”變成一種日常、一種主張,乃至一種可以流動的商業基礎設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派財經
共1035篇文章
聚焦數字經濟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