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云鏈二度沖刺港股:凈利潤連續3年上漲,2022年現金流流出13億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組
文|江海
近日,中企云鏈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且上市材料被正式受理。信息顯示,中信建投國際、農銀國際、工銀國際、邁時資本為公司上市聯席保薦人。此前,中企云鏈曾在2023年10月向港交所主板申請上市。

首創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數字金融業務分為三大板塊中企云鏈是國內頭部獨立產業數字金融平臺,成立于2015年,它首創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服務核心企業、鏈屬企業及金融機構。
這里的核心企業主要是指在各自供應鏈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企業,他們可以通過信用方式向鏈屬企業采購商品及服務,促進金融機構利用其閑置授信及采用數字增信手段向供應商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云鏈平臺的用戶數量分別為23.04萬家、37.29萬家及55.66萬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這些用戶位于中國330個或98%的直轄市及地級行政區。
目前,中企云鏈業務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確權及保理業務,對應產品主要是云信和供應鏈票據。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方面,中企云鏈規模遙遙領先;在供應鏈票據方面,中企云鏈是供應鏈票據的先行者,首批獲準接入票交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中企云鏈在中國產業數字金融平臺市場排名第一。數據顯示,2023年5月,中企云鏈的平臺成為首個確權應收賬款累計金額超過1萬億元的獨立數字應收賬款確權平臺,2025年1月公司確權應收賬款累計金額達2萬億元。
第二板塊塊,場景數字業務,包括云租、云砼以及云數等。脫核場景數字業務已成為中企云鏈的一個重要發展引擎,其依托強大的生態能力、專業能力和平臺能力,已迅速躋身國內一流場景數字金融服務平臺。
第三板塊,其他生態業務,包括證券化業務等,但規模尚小,并非其業務重點。
營收與利潤連續3年上漲,但2022年經營性現金流流出13億
招股書顯示,中企云鏈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6.52億元、8.79億元、9.91億元;毛利分別為5.72億元、8.21億元、9.5億元。同期,公司年度經營利潤分別為4861萬元、1.44億元、1.93億元;經營利潤率分別為7.5%、16.4%、19.4%。從目前這版IPO照顧書來看,中企云鏈最近3年的業績表現不錯,營收與利潤同步增長。不過,此前的2020年和2021年,公司曾連續兩年虧損。
據2023年的招股書,公司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錄得凈虧損4420萬元和2829萬元,這意味著其剛實現扭虧便開始沖刺港交所。

從具體業務來看,近兩年中企云鏈收入的增長主要源于確權及保理業務,尤其是云信服務的業務增長,原因在于利用公司的服務獲得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增加,以及在平臺上注冊的核心企業和鏈屬企業的數量增加。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云鏈平臺運營的確權及保理業務連續3年占公司營收九成以上。期間,公司云信服務的收入分別為5.16億元、7.48億元和8.77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79.1%、85%和88.5%;保理服務營收占比分別為11.6%、6.2%和2.1%。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中企云鏈近兩年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有較大的差距。招股書顯示,2022年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流出13億元,2024年年底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2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出現這種現象,核心原因在于公司所收購并持有的應收賬款可能無法流轉。此外,在再保理模式下,公司可能無法成功將有關應收賬款再保理至金融機構,從而無法收回用于收購這些應收賬款的資金。
未來,公司能否改善現金流狀況、優化客戶結構,實現經營業績的穩健增長,尚需拭目以待。

多家央企背景股東已退股,劉江成為企業實控人
公開資料顯示,中企云鏈是由中國中車發起,聯合7家央企、5家金融機構、4家地方國資、6家民營財投組建,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復,成立的一家央國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自成立以來,中企云鏈經歷了多次股權架構變動,從2017年2月開始,中企云鏈部分股東就陸續退出。據天眼查歷史股東信息來看,鞍鋼資本、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瑞投、交銀信托、中車資本旗下中車金證投資有限公司、中鋁資本等股東已先后退股,或將股份轉給他人。
招股書披露,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若干當時股東已將其于本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轉讓予其他投資者以(其中包括)獲取財務回報。

本次IPO前,中企云鏈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云頂資產、天津經開區國有投資和華輿國創基金,持股比例分別為23.11%、20.73%及10.31%。此外,公司的其他股東還包括中信信托等。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及緊隨“編纂”完成后,本公司均無及將不會有控股股東。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員工持股平臺云頂資產持有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3.11%,為公司最大股東,而劉江作為有限合伙人直接持有云頂資產的64.79%合伙權益。

目前,劉江擔任中企云鏈法人代表、董事長,而且是公司最大股東云頂資產實際控制人。
公開信息顯示,劉江今年52歲,1994年7月在中國北方交通大學(現稱北京交通大學)取得會計學學士學位,并于2001年1月在中國的中國人民大學取得在職金融學碩士學位。
劉江曾參與、主持中國南車的股份制改制、A股及H股上市、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并等重大資本運營項目,具備深厚的資金管理與運營經驗。在中企云鏈成立時,他就加入了公司,目前任執行董事兼董事長,主要負責整體戰略規劃、經營及管理決策等。
招股書稱,通過上市,中企云鏈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用于增強核心技術及基礎研發能力、增強科技基礎設施、提升銷售及品牌推廣能力、拓展國際業務等,以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和提升市場競爭力。
不過,有業內人士坦言,銀行為中企云鏈的主要客戶,但國內各大銀行這兩年也紛紛布局供應鏈金融,構建專業化的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顯然,中企云鏈昔日的合作伙伴或逐漸演變為潛在的行業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