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多家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小米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暴增143%
銀行
1.6家銀行凈利潤雙位數增長
近日,多家上市銀行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情況。杭州銀行、江陰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常熟銀行和浦發銀行在營收、歸母凈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杭州銀行以16.66%的增速位列第一。從6家銀行在資產規模上來看,青島銀行和齊魯銀行突破7000億元。截至6月末,杭州銀行總資產達2.2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3%。浦發銀行資產總額達到9.65萬億。【WEMONEY研究室】
2.又一省聯社“變身”農商行
8月28日,吉林金融監管局發布公告,同意吉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13家分支機構開業。吉林農商銀行也采取“兩步走”的改革模式,最終將組建省級統一法人農商銀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2日,吉林省財政廳宣告發行年內首筆中小銀行專項債,總額為260億元,經由吉林金控集團以間接入股的方式,全部用于吉林農商銀行的資本補充項目。加之調整吉林農信轄內17家農商行已使用的86億元專項債券,共計346億元。【國際金融報】
3.四川三家銀行擬“抱團”申設理財子
日前,多位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省內的成都銀行、成都農商銀行和四川銀行計劃聯合申設銀行理財公司,前期相關準備工作已經展開。知情人士透露,三家銀行對聯合申設拿到牌照一事“較有信心”。這一計劃如成功落地,對銀行理財行業將會有多重意義。一是,自2023年12月29日至今,近20個月時間尚無新的銀行理財公司牌照獲批。如果四川此次能夠拿牌,意味著新一輪牌照的發放有望重新拉開序幕。二是,從當前銀行理財公司發起主體看,除5家外資合資理財公司外,其余均由銀行獨資發起設立。三是,由于限時出清存量理財業務壓力較大,不少地方、特別是中西部省份仍在積極爭取牌照。【財聯社】
4.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擴容至37只
8月26日,中國理財網發布第九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中郵理財新增2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至此,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已支持6家理財公司成功發行3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據悉,中郵理財新增2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分別設置了18個月和2年的最短持有期,2只產品風險等級均為二級(中低),風險程度適中。此前,中郵理財已發行365天、1095天(3年)、1825天(5年)等多種期限產品,新推出產品覆蓋了更靈活的持有周期(1.5年、2年),以滿足投資者對流動性與收益平衡的需求。【證券日報】
5.三湘銀行開業9年來首現大額虧損
近日,據三湘銀行第二大股東漢森制藥半年報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三湘銀行資產總額517.44億元,較年初減少10.23億元;凈資產47.07億元,較年初減少10.46億元;1-6月實現營業收入6.51億元,實現營業利潤-2.38億元、凈利潤-21437.52萬元,系該行開業9年以來首次出現巨額虧損。對此漢森制藥解釋稱,三湘銀行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是宏觀經濟下行導致小微企業經營難度加大,作為主要服務普惠小微企業客戶的金融機構,信用風險上升影響所致。據了解,三湘銀行的貸款結構以個人貸款為主,比較依賴和互聯網平臺的合作;而近年來該行為了擺脫對互聯網平臺的依賴,開始大力拓展稅票貸等自營業務,也因此帶來了巨額虧損。【消金界】
6.多家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降幅達10到20個基點。其中,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調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南京銀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員:上周五,三年期存款利率1.85%調成1.75%了。江蘇銀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員:三年期存款利率1.75%,之前三年期存款利率是1.85%,是上周三降的。據了解,今年5月份,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均發布消息,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個基點。目前,六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0.05%,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則分別為1.25%和1.3%。【財聯社】
保險
1.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險企共賺近1782億元
截至8月28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皆已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這五大A股上市險企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81.93億元,同比增長3.7%。
從承保業務來看,五大上市險企的人身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明顯;上半年,A股上市險企整體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呈“四升一降”態勢。其中,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0.47億元,凈利潤規模最大;中國人壽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9.31億元,同比增長6.9%;中國太保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85億元,同比增長11%;中國人保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5.30億元,同比增長16.9%;新華保險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33.5%,同比增速最高。【證券日報】
2.萬億險資A股重倉圖譜
作為“投資長錢”的“課代表”,險資動向向來是市場關注的風向標。當前A股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中報,險資二季度的重倉股和調倉換股情況陸續出爐。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共有368只個股被險資重倉持有,主要聚焦于非銀金融、銀行、通信、電力設備、有色金屬、公用事業等板塊。
截至8月27日,共有368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險資的身影,其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倉最大,合計市值為7959.3億元;排在第二的是中國平安對平安銀行的持倉,合計市值達到1357.3億元。中國人壽還在二季度大幅增加了中國電信的持倉,總共加倉2.05億股,累計持有11億股,截至二季度末的持倉市值為85億元。從險資扎堆的數量來看,神火股份最受歡迎,有4家保險機構駐扎其中,分別是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前海人壽和瑞眾人壽,四家機構合計持倉1.04億股。此外許繼電氣、雙匯發展、華潤雙鶴等13只個股也均有3家保險機構駐扎其中。【21世紀經濟報道】
3.新三板保險中介陷窘境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28日,共有8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數據,其中5家出現虧損,2家凈利潤同比下滑。先來看營業收入,2025年上半年,民太安實現營業收入3.58億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長1.82%;誠安達實現營業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23.11%,增速排在首位。
與此同時,2家機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出現負增長。具體來看,潤華保險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75%至0.4億元,潤生保險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4.97%至0.09億元。對此,潤生保險指出,主要是受經濟環境及保險年化收益率降低的影響,業務量減少。【國際金融報】
4.航旅縱橫9.9元延誤險下架
近期,航旅縱橫推出的一款9.9元“驚喜數字”精準延誤險,引發各方廣泛熱議。針對上述產品,有消費者表示,其在航旅縱橫App值機時彈出延誤險提示,“只需9.9元,延誤17分鐘可以獲賠300元”,但當航班延誤并嘗試獲取理賠時發現,該延誤險必須延誤17分鐘才能賠付。對此,從航旅縱橫客服處獲悉,由于部分用戶反饋產品影響自身出行體驗,目前相關產品已下架。有專家表示,此類產品在保險行業內并不常見,傳統航班延誤險通常采用“區間賠付”方式,而此類要求延誤時間“精確到某一分鐘整”的產品,更像是一種博彩游戲或營銷噱頭,而非真正的保險設計。【新京報】
5.兩家險資躋身蘇州銀行前十大股東
8月28日金融一線消息,蘇州銀行今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兩家險資躋身蘇州銀行前十大股東。其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傳統一普通保險產品—005L—CT001滬”持股比例達到了3.34%,位列該行第三大股東;“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自有資金”持股比例達到了2.62%,位列第七大股東。【金融一線】
6.合眾人壽一多名高管卸任
近日,合眾人壽官網高級管理人員名單更新,披露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調整,引發行業關注。此次高管調整主要集中在副總層級,詳情如下:副總經理韓旭新增首席投資官職務;副總經理頊頌新增首席信息官職務;副總經理王占宇降為總經理助理;陳文容、崔照輝雙雙卸任副總;總精算師Hui Zou(鄒輝)離任,孟明陽臨時接棒;此番調整后,合眾人壽的高管架構從原先的 “一正六副一總助” 精簡為 “一正三副一總助”,由總經理夏樹海統籌管理,韓旭、葛海燕、頊頌三位副總經理分別負責相關業務,王占宇為唯一的總經理助理。2024年上半年合眾人壽盈利2.11億元,但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滑7.59%,且萬能險賬戶巨虧24.78億元,流動性風險加劇。【運營商財經】
消費金融
1.四家頭部消金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爐
四家頭部消金公司上半年合計資產超6200億元。整體來看,上半年業績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螞蟻消金以百億營收領跑行業,其3064.70億元的總資產規模更是遠超同業,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招聯消金雖然以15.04億元的凈利潤位居榜首,但同比下滑13.34%的表現也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螞蟻消金實現營業收入100.41億元,同比增長67.77%;凈利潤達14.60億元,同比增長57.84%。興業消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13.43%,增速位居行業前列。中銀消金的扭虧為盈同樣值得關注,從去年同期的虧損3.06億元到今年上半年盈利1.50億元,實現了質的飛躍。【WEMONEY研究室】
2.小米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暴增143%
小米消費金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達232.32億元,較年初增長7.16%,同比增幅高達24.6%。上半年實現凈利潤0.9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2.5%,延續了自成立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2025年5月末,小米消費金融貸款余額達到205億元,這一數字令人矚目。從歷史數據看,2021年末至2024年末,小米消金貸款余額分別為:38億元、102億元、142億元、194億元。成立5周年,貸款余額年均增長約50億元。【WEMONEY研究室】
3.尚誠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6億元
8月28日,上海銀行半年報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尚誠消費金融的最新業績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尚誠消費金融總資產達到249.14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5.4%;凈資產為26.2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6億元;貸款余額為244.22億元,同比增長4.8%。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約8.6%,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按照此增速,公司有望超越2024年全年2.41億元的凈利潤水平。 尚誠消費金融成立于2017年8月17日,由上海銀行、攜程集團、博裕資本、紅杉資本共同發起設立,是經銀保監會批準成立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其中上海銀行持股38%,攜程集團持股37.5%,博裕資本持股12.5%,紅杉資本持股12%。【財經網】
4.哈銀消金放貸3300億元
哈銀消金于2017年4月正式開業,作為全國第19家持牌消金公司,其誕生自帶光環。控股股東哈爾濱銀行在零售業務領域多年的探索與深耕,為哈銀消金奠定了堅實基礎。哈爾濱銀行早在2004年便全面開展小額信貸業務,在小微企業貸款、個人經營貸款、農戶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6月,哈銀消金累計發放消費貸款突破3300億元,五年內復合增長率達28.23%,累計授信用戶超2500萬,“其中相當比例覆蓋了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達的群體”。這些亮眼數字背后,是助貸業務撐起的“繁榮”。2024年,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107.57億元,同比增長16.17%,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高達5.51%。【財事匯】
金融科技
1.六家金融科技公司Q2凈利最高增125%
2025年二季度財報披露進入尾聲,六家披露財報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奇富科技、信也科技、樂信、小贏科技、嘉銀科技和宜人智科,展現出整體業績普遍走強的態勢,合計營收突破200億元,凈利潤也出現顯著修復,體現出行業在復雜環境下的韌性與彈性。從企業層面來看,頭部機構與中小型平臺之間的業績和戰略分化正在加劇。以奇富科技為例,其憑借強大的科技底座和多元資金渠道,實現了營收52.16億元、凈利潤17.31億元的雙重高增長,同比增幅均超過25%。宜人智科成為六家中唯一凈利潤下滑的企業,主要由于小額循環貸產品面臨同業競爭加劇、資金成本高企等問題,凸顯出在缺乏差異化優勢的情況下,中小平臺更易受到行業波動沖擊。【WEMONEY研究室】
2.金融科技公司 Rain 融資5800萬美元
該公司周四在一份公告中表示,由 Visa 支持的信用卡公司 Rain 今年與 Visa 合作,已在B輪融資中籌集 5800萬美元。此次融資使該公司的總融資額達到 8850 萬美元。Rain 于五個月前完成了 A 輪融資,該公司表示,這筆資金將用于發展公司平臺,并“為全球機構提供最靈活、模塊化且合規的穩定幣基礎設施”。風險投資公司Sapphire Ventures 領投了此輪融資,Dragonfly、Galaxy Ventures、Endeavor Catalyst、Samsung Next、Lightspeed 和 Norwest 也參與了投資。Rain 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法魯克·馬利克 (Farooq Malik) 表示:“穩定幣正在成為全球商業的支柱。在其最初的形式下,貨幣可以即時流動。我們花了幾個世紀來減緩它的速度。”【幣圈網】
3.拉卡拉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45.33%
8月28日訊,拉卡拉(300773.SZ)發布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拉卡拉實現營業收入26.51億元,同比下降11.11%;凈利潤2.29億元,同比下降45.33%。【消金界】
4.維信金科2025年中期凈利潤2億元
8月26日消息,日前,維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數據顯示,維信金科中期總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43.8%;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79.5%;每股盈利0.44元;中期股息5港仙。從收入層面來看,公司總收入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大幅增加43.8%,從人民幣1,738.4百萬元躍升至期內的人民幣2,499.9百萬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貸款實現量的增加以及其他收入來源貢獻的提升。【金融虎】
5.連連數字2025年中期凈利潤15億元
8月27日消息,日前,連連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連連數字上半年總收入達7.83億元,同比增長26.8%;凈利潤達15.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毛利率提升至51.8%,毛利金額同比增長25%至4.06億元。從收入數據來看,連連數字在這半年間收入達到人民幣782.7百萬元,同比增長26.8%,這份增長成績單背后,是數字支付業務與增值服務業務的雙輪驅動。數字支付業務收入增長人民幣142.1百萬元,增值服務收入增長人民幣22.8百萬元,二者合力推動公司營收邁向新臺階。【經濟觀察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多家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小米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暴增143%
數字金融周報|多家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海淀金融局發布穩定幣相關風險提示;支付寶財付通迎央行總行反洗錢直接監管
數字金融周報|金融業出拳整治“內卷式”競爭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國有六大行旗下AIC將配齊;消費金融公司2024年末貸款余額1.35萬億
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
WEMONEY研究室
共2949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