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60通過港交所聆訊,連續3年虧損,2024年末資產負債率130%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組
文|曲奇
9月4日,健康160通過港交所聆訊。
健康160,前身為“就醫160”,是一家起源于2005年的數字醫療服務提供商。健康160的業務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傳統的醫藥健康用品批零業務,二是基于“健康160”平臺的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業務。
其中,醫藥健康用品業務是健康160當前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模式兼具批發和零售兩種形態。
在批發模式下,公司主要向企業客戶,包括區域醫藥貿易公司、醫療保健機構及其他醫藥銷售平臺,提供各類醫藥健康用品。2022年至2024年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57.8%、66.1%和64.9%。零售模式則直接面向個人用戶銷售產品,作為批零業務的補充。
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業務以“健康160”平臺為核心,旨在通過技術連接醫療健康產業鏈上的各類參與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健康160平臺已成功連接了超過44,600家醫療健康機構,其中包含超過14,400家醫院(包括3,424家三級醫院)以及超過30,20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近三年,健康160的總收入呈現出波動性增長的趨勢。
2023年,公司總收入達到6.29億元,較2022年的5.26億元增長19.6%。然而,增長勢頭在2024年未能延續,總收入降至6.21億元,同比下滑1.3%。
在盈利能力方面,健康160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公司在報告期內持續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20億元、1.06億元和1.08億元。
公司持續的虧損主要歸因于兩方面因素:其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醫藥健康用品業務的毛利率持續走低,從2022年的4.1%降至2024年的1.4%,嚴重侵蝕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其二,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推進業務擴張,公司的銷售及營銷費用以及行政開支持續高企。
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成長期,但競爭也十分激烈。其主要對手包括具備強大生態系統和資本支持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垂直領域的頭部平臺,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健康160不得不持續加大銷售與營銷開支。2022年至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8.5%、16.2%、18.9%。
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模式,在營收未能實現同步增長的情況下,使得公司陷入了盈利困境。
此外,健康160的債券情況不容樂觀。根據Wind數據,公司資產負債率在2022年末高達319%,盡管隨后兩年有所下降,但2024年末仍保持在130%的高位。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463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