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億龍頭房企危機?碧桂園突然退出標普惠譽評級 負債總額1.59萬億
房地產行業的“絕對”龍頭,去年權益合同銷售額超5500億元的碧桂園突然退出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和惠譽的發行人信用評級。
“導火索”正是11月8日標普全球評級將其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一般而言,BB級或以下的信用評級屬于低評級,發行這些債券的公司通常財務狀況較差,投資者可能遭遇到收不回本金的風險。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把碧桂園的評級納入負面觀察名單。
標普在評級報告中稱,考慮到當前樓市銷售疲軟,碧桂園的流動性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惡化,對此,碧桂園方面公開回應稱,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銷售亦穩中向好。
事實真的如此嗎?據碧桂園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162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1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下降30.89%和95.92%,業績下滑明顯,今年前九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為2760.9億元,同比下降38.41%。
01
銷售額下滑,業績逐漸惡化
雖然目前碧桂園的銷售額仍是業內第一,但從碧桂園今年以來的銷售額等問題來看,穆迪和惠譽對碧桂園的擔心不無道理。
2021年全年,碧桂園累計權益銷售金額為5580億元,同比下滑2.2%,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碧桂園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規模負增長,進入到2022年,碧桂園的銷售非旦沒有起色,和去年相比,碧桂園的銷售額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根據碧桂園的月度經營簡報,今年1-9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為2760.9億元,同比下降38.41%,銷售層面表現不佳,碧桂園的財務狀況也變得不容樂觀。
據碧桂園2022年半年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1623.6億元,同比下降30.89%;銷售成本1451.53億元,同比下降23.06%;毛利潤約172.1億元,同比下降62.82%;凈利潤約19.1億元,同比下降91.49%。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地產銷售是以期房為主,合同銷售確認為營收的時間周期一般是1-3年,因此,對于地產企業而言,合同銷售金額對應的是未來1-3年后的業績表現,這就意味著,碧桂園未來2年的財務情況將不容樂觀。
02
“以價換量”
這或許也與碧桂園近年來銷售價格逐年走低有關,“房價”在房地產市場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沒有房價支撐的房地產將是一堆由鋼筋混凝土堆積起來的建筑物。
據子彈財觀整理近五年來碧桂園的銷售業績發現,其合同銷售均價從2015年開始一路上揚,并在2018年達到了9266.6元每平方米的歷史新高,隨之便進入下跌通道。
到2021年碧桂園的銷售均價已下降至8402.3元每平方米,回到了2017年的均價水準,而從2022年的前八個月數據看,碧桂園的銷售均價進一步下滑至8031.6元每平方米,甚至比2016年的銷售均價還要低。
而從2022年的前八個月數據看,碧桂園的銷售均價進一步下滑至8031.6元每平方米,甚至比2016年的銷售均價還要低,而據易居地產研究院的數據估算,在2016年到2021年的這幾年時間里,全國百城房價(平均價)的累計漲幅已遠超50%。
或許是這種“以價換量”的經營策略,讓碧桂園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穩住行業龍頭的地位,但從上半年的財務數據看,碧桂園的壓力似乎變得越來越大。
03
負債總額約1.59萬億元
另外,對于處于風聲鶴唳中的地產企業而言,償債能力要比財報更加受到投資者的關注,過去幾年碧桂園負債總規模持續大幅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碧桂園負債總規模由2726.16億元飆升至1.76萬億元,5年之內漲幅超過6倍。
截至2021年末,碧桂園負債略有縮小,但仍高達1.65萬億,資產負債率為84.57%,是房地產行業負債額僅次于恒大(根據2021年半年報)的企業,據碧桂園最新的2022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負債總額約1.59萬億,相比于2021年末下降了3.63%;資產負債率為83.98%,相比于2021年末僅下降了0.59個百分點。
其中,碧桂園的有息負債為2936.8億元,在這其中,截至6月末碧桂園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余額達1812.00億元,占總借貸的比重達61.70%,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碧桂園不受限制現金余額也僅1479.8億元,相比于2021年末減少了333.23億元,下降幅度達18.38%。
04
房屋質量問題頻頻被曝
另據中華網山東頻道報道,前段時間在網上瘋傳的一張截圖,又掀起了碧桂園的危機風波,截圖中群名顯示“監管銀行通知群”,要求凍結福州市所有的碧桂園項目的監管賬戶——“全市范圍內(含縣市區)所有碧桂園項目的監管賬戶馬上凍結,未經審批不得出款,包含已驗收交房項目,請各單位予以支持配合。”
引發的原因就是碧桂園詬病已久的房屋質量問題,碧桂園在福州的一個項目“三江理想城”因為項目的主體質量有問題,沒有達到建設局的交付標準,經過多次維繕依舊達不到業主們的預期,業主要求退房未果后開始進行信訪。
加上前段時間長沙自建房坍塌的惡性事件,高層指導意見下發,碧桂園終于是再次自食惡果,為什么是再次呢?早在2018年碧桂園的六安碧桂園工地板房坍塌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碧桂園董事長更是親自出面道歉,然而碧桂園的房子質量依舊是那個樣子,沒有任何改變。
如今,碧桂園主動撤銷海外評級,有業內人士直言,“或許標志著中國房地產,特別是民營房企海外信用的崩塌,短期內難以恢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再見,楊國強,再見,地產的黃金年代
很多支撐行業上升周期的基本面已經改變,而2022年就是關鍵的轉折期。這一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65.22%,而人口則進入了負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