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燃指數報告(2022)》發布:揭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8大洞察
2022年6月30日,《中國金融科技燃指數報告(2022)》發布會——暨第二屆“金融科技指數論壇”,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 推動金融科技回歸本源”。
發布會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承辦,WEMONEY研究室提供特別支持。
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副總經理柴哲彬代表主辦方致辭;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黃艾舟,六棱鏡科技董事長耿德強等圍繞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同時,發布會隆重宣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科技數據庫”網站和數據庫正式上線(www.fintechcass.cn)。該數據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從學術研究、政策研究和行業發展的需求出發,多維度反映國內外金融科技發展狀況的研究型專業數據庫,該數據庫將免費供學界和業界使用。
金融科技燃指數項目執行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代表課題組發布《中國金融科技燃指數報告(2022)》,并做題為《2022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洞察》的主題演講。
洞察一:粵港澳、成渝和京津冀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整體最高
中國金融科技燃(FIRE)指數從要素基礎、智力支撐、資源環境、企業實力四個維度,使用9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對全國內地13個重點區域的金融科技發展狀況進行客觀評價。

從區域總指數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和京津冀位居前三,其中京津冀屬于核心引領型,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屬于齊頭并進型。
洞察二:具有數字經濟發展特色和優勢的城市表現突出
從城市總指數來看,表現最優秀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蘇州、西安等。其中,有成都、武漢、西安等多個中西部城市,也有深圳、杭州和蘇州等具有數字經濟優勢的城市。
從總指數增速來看,2021年增速最快的城市分別是金華、徐州、紹興、貴陽、海口等,發展較快主要得益于為金融科技企業實力的提高和政策環境的大幅提升。
尹振濤指出,北京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質量以及發展基礎最為突出;深圳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上海金融科技企業的整體實力,特別是融資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成都、西安、合肥、哈爾濱的金融科技企業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長沙、長春、大連在金融科技領域則表現出很好的發展潛力。
洞察三:金融科技企業布局較為集中,潛力城市不斷涌現

從金融科技企業的數量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個區域占到全國的74.6%,呈“三強鼎立”態勢。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占到了全國的35.6%。
從金融科技企業的研發能力看:北京的企業研發指數排名第一;哈爾濱的企業研發指數增長率較快;合肥、成都的企業研發人員的總數增長較快。
從金融科技企業的融資能力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企業對風險資本的吸引力最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金融科技企業獲風險投資的次數最多。
洞察四:人工智能技術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的標配,區塊鏈技術創新最活躍

從數字技術分類看,人工智能類金融科技企業的數量最多;互聯網類金融科技企業的質量最高、專利數量也是最多;區塊鏈類金融科技企業專利的質量最高。
從區域和城市的分布情況看,北京金融科技企業在大數據、區塊鏈、互聯網領域的專利數量最多;深圳在人工智能、濟南在云計算、上海在物聯網領域具有更多的專利技術。
洞察五: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表現最為搶眼
在全國13個重點區域中,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燃指數得分最高,且各分項得分也都很高,其中最重要的企業實力指標增速最快。

在大灣區內部,深圳金融科技行業整體呈高質量均衡發展態勢;廣州在金融科技企業的營商環境和科研儲備方面表現優秀;東莞在金融科技企業實力和創新能力方面表現較好;佛山則在金融科技企業實力的增長方面表現強勁。
尹振濤分析指出,產業基礎和政策支撐是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行業領先發展的首要原因。
洞察六:中美兩國在金融科技領域存在激烈競爭


尹振濤介紹,根據“全球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數據庫”顯示,在統計的27個國家中,美國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指數排名第一,新加坡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三。
在“全球百強銀行金融科技數據庫”中,金融科技能力表現最好的前十家銀行,美國占了7家,中國有3家。第11名也是中國的銀行,直到第12名才出現了一家日本的銀行。
可見,在金融科技領域,只有中美兩國屬于第一梯隊,金融科技領域競爭仍然十分激烈。
洞察七:中小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服務能力方面表現亮眼

根據“金融機構數字服務能力數據庫”,不管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公司,那些特別注重客戶服務的機構都非常重視數字服務能力的提升,表現最好的包括招商銀行、平安證券和人壽保險等。
尹振濤還分析到,有一些在業內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在數字服務能力方面表現不俗。例如青島農商行、天風證券、同方全球人壽等,都非常地重視新型數字化服務矩陣的搭建。
洞察八:包容審慎、擴大試點、差異化發展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詞
最后,尹振濤指出,在剛剛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推動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臺企業回歸本源”,未來金融科技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進一步擴大創新試點范圍、提升金融科技應用能力和科技水平、鼓勵大型金融科技平臺企業走出去,將成為引導金融科技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耿德強:如何評價科技項目,是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核心要點
核心專利資產、核心發明人才的變化,對科技企業未來走勢影響巨大。李揚: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潛力所在
中國的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WEMONEY研究室2021年度“司庫品牌計劃”榜單揭曉,36家機構上榜
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賦智。
WEMONEY研究室
共2729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