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優等生,近期成績優異的是這些!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虎山
上一篇我們說到,“基金規模突破34萬億元大關(含估算基金),創下歷史新高。”7月末,隨著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收官,揭曉了上半年公募成績單。
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進一步強化。二季度全行業為持有人盈利達3850.98億元,所有基金類型均實現正利潤。
在行業整體向好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憑借前瞻布局和差異化策略實現突破性增長。華夏基金二季度以300.92億元利潤領跑全行業,富國固收產品多點開花,永贏ETF規模歷史性突破百億關口。
這次,在這些值得注意的前提下,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表現不錯的基金公司具體好在哪里。
權益領跑,百億軍團崛起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達3850.98億元,所有基金類型均實現正利潤。
權益類基金成為絕對主力。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二季度利潤分別達到1204.79億元、619.18億元,合計貢獻接近五成行業利潤。
債券市場同樣表現不俗,債券型基金貢獻利潤1029.64億元,占比為26.74%。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固收類基金展現出較強的業績韌性。
華夏基金以單季度300.92億元利潤的絕對優勢成為二季度最會賺錢的基金管理人。旗下華夏滬深300ETF單季盈利超65億元,華夏上證50ETF盈利近54億元,5只產品盈利超過10億。
隨著被動投資工具化浪潮與新質生產力主題共振,特色基金公司實現彎道超車。永贏基金旗下ETF規模突破100億元大關,憑借創新前瞻布局,成為通過差異化優勢躋身ETF行業陣營的銀行系公募。
多點開花的“穩健派”
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復雜市場環境中,富國固收基金憑借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和精準的市場研判,旗下多只固收產品在同類基金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富國優化增強債券(A/B類100035)表現尤為亮眼。該基金在不同時間維度的業績排名中均位列前10%,近1年其A/B類份額在同類基金中高居第一。
產品設計上,該基金遵循 “股債二八”配置思路,錨定“先求穩再求勝”,在權益市場回暖時有效捕捉上漲紅利。
另一明星產品富國裕利(A類014671)由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黃紀亮擔綱,近3年排名同類前20%(54/326)。該基金既有純債、可轉債、權益各大類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相互補充,也有精兵強將的聯袂加持。
富國久利穩健配置混合(A類003877)作為典型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在含權資產配置上更具空間。數據顯示,該基金A類份額在近1年位居同類第1;近3年、近5年的中長期表現不俗,分別排名前1%、前7%。
富國固收團隊在二季度的優異表現,印證了通過股債配比在穩健和進取之間找到平衡的投資智慧。
百億規模的“創新派”
在被動投資大潮中,永贏基金實現歷史性突破。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旗下ETF基金規模超100億元,成為通過差異化優勢躋身ETF陣營的銀行系公募。
前瞻性布局是永贏ETF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公司擁有5只全市場首只ETF并均為全市場同類規模最大:黃金股ETF(43.81億元)、醫療器械ETF(28.2億元)、通用航空ETF(9.17億元)、衛星ETF(1.23億元)和港股醫療ETF(2.12億元)。
7月初,永贏基金再度落子,作為全市場首批4只科創綜指增強策略ETF之一的科創增強ETF上市。至此,永贏ETF產品線深度綁定硬核科技與政策紅利,形成 “寬基打底+創新突圍”的雙軌布局。
永贏的創新布局在醫藥賽道收獲頗豐。旗下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年內收益率達102.83%,在醫藥主題基金中排名第二。
該基金聚焦A股和港股的創新藥領域,前十大重倉股中的舒泰神在二季度漲幅高達412.79%,基金規模較一季度猛增320.22%至30.34億元。
永贏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想必大家是看得到的。
說多了,醫藥爆發,港股回暖
2025年上半年,結構性行情顯著,創新藥與港股科技漲漲漲都快被大家說爛了。正因為好所以才被一直夸。
醫藥主題基金表現尤為搶眼。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111只可統計的醫藥主題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達36.8%,其中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收益率超100%。
讓我們看看表現不錯的醫藥類基金產品。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以112.98% 的收益率位居榜首。該基金二季度大幅加倉信達生物、熱景生物、一品紅等創新藥概念股,推動基金規模從一季度末0.36億元飆升至11.32億元,增長超30倍。
港股科技領域同樣掀起投資熱潮。近期成立的富國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有9個企業年金計劃,企業年金幾乎包攬前十大持有人。
存量ETF強勢吸金,最近一個多月來,超200億元資金借助ETF加倉港股科技板塊。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凈申購額達73.25億元,工銀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凈申購額為27.65億元,多只ETF份額創歷史新高。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港股科技主題。華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題ETF、嘉實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題ETF等產品已發布發售公告,西藏東財、天弘、匯添富、廣發等公司也集中上報相關產品。
好的業績和基金經理也分不開
在劇烈波動的市場環境中,一批基金經理展現出穿越周期的能力。
讓我們看看好的基金經理的近期表現如何。
根據Wind數據,全市場任職十年及五年以上的百億規模偏股型基金經理共有47位。鵬華基金的閆思倩五年總回報達到257.32%,斷層式領先全表,年化回報高達17.89%。
大成基金的韓創憑借周期股投資能力,五年總回報154.39%,年化23.36%在TOP10中最高。而大成基金的劉旭以257.34億的管理規模居首,五年回報98.49%,證明“規模是收益的敵人”并非絕對。
在固收領域,天弘基金的杜廣嶄露頭角。其管理的天弘添利債券(LOF)E近一年收益率達35.94%,在738只普通債券型基金中高居第4位。
該基金過去兩年中投資組合始終保持零股票倉位,主要源于基金經理對中低價可轉債被低估期權的精準挖掘。
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的基金經理儲可凡和單林在創新藥領域展現出精準布局能力。他們在基金二季報中表示:“國內創新藥企業有望繼續依托優秀的臨床數據、持續的產品出海及商業化兌現,從而帶來更好的表現。”
含權債基與創新藥的雙主線
展望下半年,兩條投資主線逐漸清晰:含權債基的配置價值與創新藥的持續機會。
富國基金分析指出,對于追求較為穩健的持基體驗、但同時又不滿足于純債基金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含權債基的 “布局窗口期”或已來臨。
當前債券收益率已降至低位,創造收益的空間變小、難度加大;而在中國資產重估的背景下,權益市場的回暖或將方興未艾。這種市場環境使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型基金更具配置價值。
創新藥賽道雖經歷大漲,但機構仍看好其持續性。永贏基金醫藥團隊認為:“在全行業資產比較下來,創新藥仍是確定性比較強、置信度比較高、空間比較大的資產。”
部分基金經理也提示了理性看待估值的重要性。鵬華基金金笑非在季報中指出:“后續我們仍中期看好創新藥板塊的景氣度,當然一些相對擁擠,估值高的個股也會擇機兌現收益。”
浮動費率改革帶來行業新氣象。2025年5月27日,首批16只浮動管理費率基金僅用7個交易日便宣布成立,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品質價值混合基金位列其中。
該基金在業內首創 “支點階梯浮動管理費率”,將收費維度精確到每位投資者的持有時間與持有收益,徹底將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
機構投資者已悄然布局。企業年金幾乎包攬富國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席位,單只基金吸金超200億元。永贏醫藥創新智選規模一個季度暴增320%,長城醫藥產業精選規模增長超30倍。
被動投資工具化浪潮下,ETF成為最大贏家。二季度最賺錢的11只基金產品中,除1只貨幣基金外,其余均為權益類產品。
市場從不缺少機會,只缺少發現機會的眼睛。當浮動費率改革推動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還是需要大家多多關照市場,從中尋找投資機會。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423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