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周報|“對等關稅”來襲銀行被要求上報外貿數據;第三家在華持牌外資支付機構誕生
數字金融周報4月11日
【銀行】
兩天內六家銀行公布增持計劃!華夏、浙商、江蘇銀行骨干擬增持超7000萬
近期,A股迎來聲勢浩大的“回購增持潮”,數十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回購和增持計劃,投入資金總額超百億元。上市銀行也不例外。據記者統計,4月8日-9日,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成都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分別宣布增持計劃。其中,華夏銀行、江蘇銀行、浙商銀行高管增持總金額超過7000萬元。另外,浙商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還發布了估值提升計劃。其中,上海銀行計劃未來三年每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30%。對于本輪增持,上述銀行普遍表示,主要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為了提升投資者信心。【時代周報】
中信銀行與近百家上市公司達成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作意向
近期,中信銀行積極推進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截至目前,中信銀行已與近百家上市公司達成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作意向,儲備項目金額超過300億元。作為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新工具,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于2024年10月設立,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截至2025年3月末,中信銀行累計公告股票回購增持貸款55單,金額達75.97億元。在公告項目中,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企業占比達70%、制造業單項冠軍及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達44%。同時,中信銀行聚焦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公告項目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1%。【新華社】
江蘇張家港農商銀行被罰30萬元:理財投資與自營投資風險未完全分離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蘇州監管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理財投資與自營投資風險未完全分離,被罰款30萬元。【金融一線】
理財子規模增速現斷層:兩頭部機構告負 跟隨者快步露鋒芒
近日,伴隨上市銀行2024年報陸續披露,旗下理財公司的年度業績逐漸浮出水面。截至4月10日記者發稿時,16家理財公司的2024年“成績單”曝光。在經歷凈值化轉型、“贖回潮”考驗后,銀行理財市場在2024年逐步回暖,大多數理財公司的產品規模和凈利潤呈現同比增長態勢,有公司取得超30%的規模增速或逾158%的凈利潤增速。與此同時,一些理財公司的相關數據出現同比下滑。2024年,政策持續引導理財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化身“耐心資本”。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利率下行、資產荒持續的環境下,理財公司應調整底層投資邏輯,在產品結構和資產配置方面體現多樣性,重視多元資產、多策略的配置思路。【中證報】
收縮助貸攻堅自營 銀行互聯網貸款迎變
近日,多位銀行個貸部門負責人表示,總行集權嚴控規模成為關鍵動作,同時定價機制與息費也將更加規范,自營渠道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一場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變局已然拉開帷幕。助貸新規發布后,銀行意識到加碼自營渠道建設的重要性,上述股份制銀行個貸部門人士強調,“相比依賴助貸機構提供的數據,自營渠道獲取的數據更具一手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有助于銀行針對性地開發契合客戶需求的互聯網貸款產品,如為消費頻繁且信用良好的年輕客群定制額度較高、利率優惠的小額消費貸款。我行將進一步提升自營渠道建設能力”。【北京商報】
23家A股上市銀行資產質量透視:城商行資產質量改善明顯 房地產業不良率高位回落
A股42家上市銀行中已經有23家銀行完整披露了2024年度財務報告。其中,國有六大行已經全部披露完畢。整體來看,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大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好轉,僅2家銀行出現小幅度上升。雖然整體向好,但結構性變化仍需重點關注。記者注意到,上市銀行零售貸款不良率和對公貸款的不良率出現了“一升一降”的走勢,這也意味著零售貸款資產質量承壓較大。對于2024年商業銀行的零售資產質量,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通過微信對記者表示,預計可能還會繼續承壓。【每日經濟新聞】
“對等關稅”來襲 部分銀行被要求上報六大外貿行業數據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將正式生效,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數國家面臨超出市場預期的高額關稅。作為主要出口原產地的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財聯社記者就高額關稅實施后對部分涉外產業、企業以及銀行業的反饋和應對情況進行了調研。4月10日,廣東汕頭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證實,4月8日收到有關部門調研通知,要求協助了解并報送六大外貿重點行業(包括電子設備、電器機械、文教體娛用品、紡織服裝、金屬制品、橡膠和塑料制品)企業在“對等關稅”公布前后收入、成本、利潤等數據的變化情況,企業擬采取和已采取的應對措施,以及企業對政府的政策建議等。4月9日,某大行廣東省分行信貸業務人士表示,分行領導和風險口負責人有口頭提示業務線關注相關領域的動態進展。【財聯社】
【保險】
透視險企首季12筆舉牌:錨定高股息賽道,銀行、公用事業板塊成“長線壓艙石”
近日,2025年已走過第一季度,三個月時間,險資舉牌消息頻頻傳來。據藍鯨新聞記者梳理,共有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瑞眾人壽等6家險企完成12筆舉牌,在險資“舉牌潮”2024年趨熱后進一步升溫。透視舉牌邏輯,險資“左手”高股息壓艙,“右手”新興產業蓄勢,折射出“長錢長投”的戰略定力。這場“舉牌潮”背后,既是資產荒下的防御選擇,更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價值重構的信號。【藍鯨財經】
重疾險突圍嘗試:做“減法”+高杠桿 普惠路徑能否帶來新增長?
近年來,健康險市場持續擴張,2024年保險行業共取得健康險保費9774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醫療險產品是健康險市場中增速最快的險種,相較而言,重疾險規模則趨于穩定。根據記者觀察,面對重疾險增長的瓶頸,不少重疾險產品正在向多個創新方向進行探索,尤其少兒重疾險作為當前重疾險板塊增長最快的部分,各家險企紛紛嘗試探索重疾險發展新路徑。招商信諾總精算師付玉艷指出,任何一個險種不可能一直都是主力地位。一款產品打天下、像2013年到2020年一樣重疾扛大旗的狀態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切片化”針對不同細分客群量身定制客戶需求,來做更多的供給,是更可能的情況。【21世紀經濟報道】
2025保險業遭遇開門黑,個險銀保經代新單負增長,市場分化但低利率促增長邏輯不變
2025年,是人身險市場加速產品結構調整,推動主力產品從固定收益類產品向分紅型產品轉變的首年,不出意外的,困難出現了。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2025年1-2月,國內保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萬億元,同比微降1.2%,其中,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下滑是主因,同期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萬億元,同比下降2.6%。從市場主體來看,大部分公司都出現了保費收入的顯著下滑。從主要渠道的表現來看,新單保費下滑顯然是造成總保費下滑的主因。【慧保天下】
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 超100%賠付率的車系有137個
作為財險業務的“大頭”,車險從來都是行業的必爭之地,而新能源車險作為新興業務,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一路高歌的帶動下,也實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然而,保費高增給險企帶來的不只有甜蜜,還有負擔。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超過100%賠付率的車系有137個。【每日經濟新聞】
【消費金融】
湖北消費金融利潤上漲掩蓋不了風險真相:助貸合作年化高達73%
在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4.6%的亮眼數據背后,湖北消費金融正面臨信任危機、產品戰略失誤與風控失靈等多重壓力。從“藍海”鄉村貸到互聯網助貸合作,從利率爭議到不良資產甩賣,這家地方系消費金融公司似乎正在陷入“增長無力、風控失衡、客群迷失”的困局。湖北消金正在深度綁定玖富萬卡、攢花、金瀛花等助貸平臺放款,并屢陷“變相高利貸”爭議。多位用戶在黑貓投訴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平臺反饋,其借款IRR綜合年化高達57%至73%,其中包括大量“權益費”“咨詢費”變相抬高成本。【開甲財經】
馬上消費金融發行15億元金融債 票面利率低至2.05%
近日,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金融債券(第一期)完成發行。本次債券發行采用"基礎發行+超額增發"機制,基礎發行規模7億元,并附有不超過8億元的超額增發權,最終實際發行總額達到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債券票面利率為2.05%。作為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馬上消費金融此次成功發行金融債券,將進一步優化公司融資結構,為業務發展提供穩定的中長期資金支持。【經觀智訊】
金美信消費金融2700筆不良貸款轉讓,未償本息總額1.80億元
近日,銀登中心披露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關于2025年第1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轉讓公告。公告顯示,該筆不良貸款未償本息總額1.80億元,涉及資產筆數2700筆,借款人戶數2514戶,加權平均逾期天數774.56天,單一借款人最高未償本息余額46.73萬元。根據五級分類及訴訟情況,上述不良貸款損失2290筆,可疑281筆,次級129筆。目前未訴2032筆,終本執行345筆,已判未執323筆。該筆不良資產包將于2025年4月28日10:00開始競價,起始價479.10萬元,加價幅度2.00萬元。【金融界】
蘇銀凱基資產總額“狂飆”至600億
開業僅4年,蘇銀凱基消金一路“狂飆”。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蘇銀凱基消金資產總額已突破600億元。這個數據在2023年末時還是386.54億元,5個季度增長超213億,漲幅超55%。不僅如此,蘇銀凱基消金開業至今,各項數據都保持高速增長。【禾金財經】
【金融科技】
第四范式創始人戴文淵:不是所有的AI都進入了推理周期,有很多AI領域還應做更多的訓練
第四范式創始人戴文淵在主題論壇中表示,AI一直以來都是在訓練、推理之間來來回回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最早的DeepBlue(深藍)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推理為主的AI模型;再到像watson,就是第一次人機問答的對戰,那個時候就是以訓練為主,當時用AI去學了維基百科的知識,在問答的過程當中贏了人。再到AlphaGo,因為圍棋的數據量一共歷史上就30、40萬盤,你去基于這30、40萬盤的棋,能訓練的也有限,所以其實AlphaGo也需要很強的強化學習的能力。再到ChatGPT,就拉回到訓練周期了,因為那個時候叫作大力出奇跡,拿海量的語料訓練大參數的模型。【北京商報】
得物旗下佳物小貸增資至10億元,或為3億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近日,天眼查顯示,四川佳物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佳物小貸”)完成注冊資本變更,注冊資本由7億元增至10億元,增幅達42.85%。而佳物小貸現由睹煜(上海)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100%。佳物小貸是得物旗下的小貸公司。2023年通過收購佳物小貸獲得網絡小貸牌照后,得物已形成自營產品(如“得有錢”“得物分期”)和導流業務的完整消費金融產品矩陣。作為交易體量較龐大的潮玩電商平臺,得物在金融業務上屢屢推進,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得物App擁有超3億注冊用戶,已經成長為國內第八大電商平臺。無疑在擴張金融版圖的同時,求得與電商的“雙贏”。【WEMONYE研究室】
六大金融科技公司2024年營收619億元背后:AI賦能助貸,行業穩健增長
在整體經濟環境面臨諸多挑戰的2024年,金融科技公司仍然展現出較強的增長能力。六家企業全年總營收達到619億元,其中奇富科技、樂信、信也科技三家企業收入均突破百億,站穩第一梯隊;而小贏科技、宜人智科、嘉銀科技三家則在50億元級別,位列第二梯隊。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金融科技領域的頭部公司紛紛加大在AI領域的投入,并將AI運用于營銷、信審、客服等領域。具體來看,奇富科技、樂信、信也科技等頭部企業幾乎全部接入了DeepSeek等當下最火熱的AI平臺,以提升業務智能化水平。【WEMONYE研究室】
三家支付機構領央行罰單
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三家持牌支付機構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環迅支付”)、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杉德支付”)和上海匯付支付有限公司(簡稱“匯付支付”)領央行罰單,罰款均超200萬元。【支付界】
第三家在華持牌外資支付機構誕生!Payoneer派安盈已收購易聯支付
近日,Payoneer派安盈宣布完成對易聯支付的收購,成為繼PayPal、空中云匯之后第三家在華持牌的外資支付機構。Payoneer派安盈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專注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易聯支付是廣州民營支付機構,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在監管趨嚴背景下,跨境支付行業“持牌經營”成必然選擇,年初以來,尋匯SUNRATE、XTransfer等也傳出收購境內支付牌照的消息。【支付界】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消金不良資產低至一折成常態;監管禁止保險公司開發五年期以下萬能險
WEMONEY研究室·數字金融周報
WEMONEY研究室
共2729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